原型模式(PrototypePattern)

拼搏现实的明天。 2021-07-12 12:56 287阅读 0赞

介绍:原型模式:通过复制现有的实例来创建新的实例。

使用条件:直接创建对象的代价比较大时,则采用这种模式。例如,一个对象需要在一个高代价的数据库操作之后被创建。我们可以缓存该对象,在下一个请求时返回它的克隆,在需要的时候更新数据库,以此来减少数据库调用。

使用原型模式的注意事项:

1、使用原型模式复制对象不会调用类的构造方法.因为对象的复制是通过调用Objetc类的clone()方法来完成的,它直接是在内存中复制 数据,因此是不会调用到类的构造方法.不但构造方法中的代码不会执行,甚至连访问权限都对原型模式无效.单例模式中,只要将构造方法的访问权限设置为private型,就可以实现单例.但是clone方法直接无视构造方法的权限,所以单例模式跟原型模式是冲突的,在使用是需要注意

应用场景: 1、细胞分裂。 2、JAVA 中的 Object clone() 方法。

注意事项:与通过对一个类进行实例化来构造新对象不同的是,原型模式是通过拷贝一个现有对象生成新对象的。浅拷贝实现 Cloneable,重写,深拷贝是通过实现 Serializable 读取二进制流。

类图:

  1. ![aHR0cHM6Ly9pbWFnZXMyMDE3LmNuYmxvZ3MuY29tL2Jsb2cvNDAxMzM5LzIwMTcwOS80MDEzMzktMjAxNzA5MjkyMDU0NDExNTMtMTk1MDc0NTM2OC5wbmc][]

先创建一个支持克隆的类

  1. //如果要克隆就必须实现Cloneable接口
  2. public class Person implements Cloneable{
  3. //可能会抛出不支持克隆异常,原因是没有实现Cloneable接口
  4. @Override
  5. protected Person clone(){
  6. try{
  7. return (Person) super.clone();
  8. }catch(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){
  9. e.printStackTrace();
  10. return null;
  11. }
  12. }
  13. }

再进行克隆

  1. public class MainClass {
  2.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  3. Person person1 = new Person();
  4. Person person2 = person1.clone();
  5. }
  6. }

这种不通过 new 关键字来产生一个对象,而是通过对象拷贝来实现的模式就叫做原型模式,这个模式的核心是一个clone( )方法,通过这个方法进行对象的拷贝,Java 提供了一个 Cloneable 接口来标示这个对象是可拷贝的,为什么说是“标示”呢?翻开 JDK 的帮助看看 Cloneable 是一个方法都没有的,

这个接口只是一个标记作用,在 JVM 中具有这个标记的对象才有可能被拷贝,所以覆盖了覆盖clone()方法就可以了。

  在 clone()方法上增加了一个注解@Override, 没有继承一个类为什么可以重写呢?在 Java 中所有类的父类是Object 类,每个类默认都是继承了这个类,所以这个用上@Override是非常正确的。原型模式虽然很简单,但是在 Java 中使用原型模式也就是 clone 方法还是有一些注意事项的:  

  对象拷贝时,类的构造函数是不会被执行的。 一个实现了 Cloneable 并重写了 clone 方法的类 A,有一个无参构造或有参构造 B,通过 new 关键字产生了一个对象 S,再然后通过 S.clone()方式产生了一个新的对象 T,那么在对象拷贝时构造函数 B 是不会被执行的, 对象拷贝时确实构造函数没有被执行,这个从原理来讲也是可以讲得通的,Object 类的 clone 方法的 原理是从内存中(具体的说就是堆内存)以二进制流的方式进行拷贝,重新分配一个内存块,那构造函数 没有被执行也是非常正常的了。

  还有就是深度克隆与浅度克隆

首先,是浅度克隆

  1. //如果要克隆就必须实现Cloneable接口
  2. public class Person implements Cloneable{
  3. private String name;
  4. private String sex;
  5. private List<String> list;
  6. public String getName() {
  7. return name;
  8. }
  9. public void setName(String name) {
  10. this.name = name;
  11. }
  12. public String getSex() {
  13. return sex;
  14. }
  15. public void setSex(String sex) {
  16. this.sex = sex;
  17. }
  18. public List<String> getList() {
  19. return list;
  20. }
  21. public void setList(List<String> list) {
  22. this.list = list;
  23. }
  24. //可能会抛出不支持克隆异常,原因是没有实现Cloneable接口
  25. @Override
  26. protected Person clone(){
  27. try{
  28. return (Person) super.clone();
  29. }catch(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){
  30. e.printStackTrace();
  31. return null;
  32. }
  33. }
  34. }
  35. 这就是浅度克隆,当被克隆的类中有引用对象**(StringInteger等包装类型除外)**时,克隆出来的类中的引用变量存储的还是之前的内存地址,也就是说克隆与被克隆的对象是同一个。这样的话两个对象共享了一个私有变量,所有人都可以改,是一个种非常不安全的方式,在实际项目中使用还是比较少的。

深度拷贝

  1. //如果要克隆就必须实现Cloneable接口
  2. public class Person implements Cloneable{
  3. private String name;
  4. private String sex;
  5. private List<String> list;
  6. public String getName() {
  7. return name;
  8. }
  9. public void setName(String name) {
  10. this.name = name;
  11. }
  12. public String getSex() {
  13. return sex;
  14. }
  15. public void setSex(String sex) {
  16. this.sex = sex;
  17. }
  18. public List<String> getList() {
  19. return list;
  20. }
  21. public void setList(List<String> list) {
  22. this.list = list;
  23. }
  24. //可能会抛出不支持克隆异常,原因是没有实现Cloneable接口
  25. @Override
  26. protected Person clone(){
  27. try{
  28. Person person = (Person) super.clone();
  29. List<String> newList = new ArrayList();
  30. for(String str : this.list){
  31. newList.add(str);
  32. }
  33. person.setList(newList);
  34. return person;
  35. }catch(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){
  36. e.printStackTrace();
  37. return null;
  38. }
  39. }
  40. }

这样就完成了深度拷贝,两种对象互为独立,属于单独对象。

  注意:final 类型修饰的成员变量不能进行深度拷贝  

  最后说一下,原型模式的使用场景

  1、在创建对象的时候,我们不只是希望被创建的对象继承其基类的基本结构,还希望继承原型对象的数据。

  2、希望对目标对象的修改不影响既有的原型对象(深度克隆的时候可以完全互不影响)。

  3、隐藏克隆操作的细节,很多时候,对对象本身的克隆需要涉及到类本身的数据细节。

  4、类初始化需要消化非常多的资源,这个资源包括数据、硬件资源等;

  5、通过 new 产生一个对象需要非常繁琐的数据准备或访问权限,则可以使用原型模式;

  6、一个对象需要提供给其他对象访问,而且各个调用者可能都需要修改其值时,可以考虑使用原型模式拷贝多个对象供调用者使用。在实际项目中,原型模式很少单独出现,一般是和工厂方法模式一起出现,通过 clone的方法创建一个对象,然后由工厂方法提供给调用者。原型模式先产生出一个包含

  大量共有信息的类,然后可以拷贝出副本,修正细节信息,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个性对象。

发表评论

表情:
评论列表 (有 0 条评论,287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

相关阅读

    相关 原型模式

    一. 原型模式简介    原型模式(Prototype Pattern)也是一种创建型模式,它关注的是大量相似对象的创建问题。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:在系统中要创建大量的

    相关 原型模式

    对象浅拷贝 实现Clonable接口,重写clone方法,jvm的本地方法实现拷贝 Object protected native Object clone()

    相关 原型模式

    原型模式: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指定对象的种类,并且通过复制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,同时又能保证性能。这种模式是实现了一个原型接口,该接口用于创建当前对象的克隆。当直接创建对象的代价

    相关 原型模式

    原型模式 定义 在软件系统中,有时需要多次创建某一类型的对象,为了简化创建过程,可以只创建一个对象,然后通过对象克隆的方式复制出多个相同的对象,这就是原型设计模

    相关 原型模式

    型模式(Prototype Pattern)是用于创建重复的对象,同时又能保证性能。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创建型模式,它提供了一种创建对象的最佳方式。 这种模式是实现了...